管理工程系是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聚焦旅游、艺术的特色系部,目前开设有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乘务服务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陶瓷设计与工艺方向)、歌舞表演3个专业5个方向,在校生2000余人。
系部拥有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素质强、治学严谨、团结务实、注重技能和创新的专兼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其中博士3人,校内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17人,常驻校内国家级金牌导游金牌4名,国家级技术能手2名,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省级骨干专业旅游管理为龙头,构建了交旅融合专业群、组建了交旅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和交旅融合产业学院,秉承“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育人理念,以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为主线,不断深化“交旅融合、校企共育、工学结合、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省级交通旅游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内建有骄苑旅行社、陶艺雕塑交通景观设计制作、酒店实训中心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3D导游、茶艺、调酒、舞蹈、声乐、钢琴、航空模拟仓、航空安全检查等16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结合校外“阳明文化旅游实训基地”、天空之桥服务区“桥旅融合实践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外交旅融合实践育人平台。
与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青旅、贵州天悦旅游集团、贵州魔法棒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酒店集团、贵州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黔贵六广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兴黔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机场、贵州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贵阳黔西南商会等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教师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品牌班、管培班等人才共育。
多年来,培养的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面广,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管理工程系2023年招生专业介绍
一、旅游管理专业
(一)旅游管理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开办于2003年,2020年建成省级骨干专业,2021年入选省级特色骨干专业。专业师资水平较强,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2人,高级职称23人;专业实践条件优越,校内有生产性实训基地贵阳骄苑旅行社、酒店实训中心,有形体训练、3D模拟导游、微格、茶艺、酒水、陶艺、刺绣蜡染等实训室,有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西部山区道路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贵州交通红色文化基地、千岛文化艺术馆等实训场馆;校外与贵州天悦集团、贵州魔法棒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天空之桥服务区、贵州坝陵河大桥、西江千户苗寨、万峰林旅游集团、黔西南商会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依照“交旅融合、校企共育、工学结合、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行程服务者、地方文化传播者”为出发点,服务旅游产业化发展,为贵州旅游业培养“精服务、懂管理、博文化、知礼仪、善表达、会沟通”的高素质人才。
核心能力:导游服务技能、计调工作能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营销技能、交旅融合新业态新兴业务、会展服务与管理能力等。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导游业务、导游讲解、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业务实训、交通旅游、导游资格证考试实训、旅游情景英语、毕业综合实习等。课程依托系部3D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训练室、茶艺实训室、微格录播间、交旅融合实践基地等实训室展开。
就业岗位群:导游、计调、旅行社门市接待、景区讲解、旅游商品销售、文创产品开发、旅游营销、研学旅游、高速服务区旅游规划与接待等岗位。
(二)酒店管理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开办于2004年。专业师资水平较强,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名,高级职称教师6名;专业实践条件优越,校内有生产性实训基地酒店实训中心,有形体训练、3D模拟导游、微格、茶艺、酒水、陶艺、刺绣蜡染等实训室;校外与贵州饭店、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索菲特酒店、希尔顿酒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适应新时代酒店业数字运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面向贵州旅游和酒店行业,培养满足“精服务、懂管理、能吃苦、知礼仪、善表达、会沟通”的在数字经济下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岗位群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酒店经营管理能力、酒店服务技能等。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饭店管理概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民宿经营与管理、酒店OTA运营、饭店英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毕业综合实习等。课程依托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形体训练室、茶艺实训室、学院酒店实训中心等展开实训教学。
就业岗位群:星级酒店、旅游服务公司、餐饮康乐场所、民宿经营与服务等岗位。
(三)乘务服务方向
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旅游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成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旅游管理乘务服务方向依托贵州“交旅融合”,交通服务正在快速发展,就业需求多、就业覆盖广。本专业目前有民航运输业资深专业老师9名,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足够保障学生的教学及实训,校内有B737-800静态单通道模拟舱、航空安全检查、CBT线上学习教室、形体室、化收室、茶艺室、旅游实地解说场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空勤、民航安全检查岗位、铁路安检、地铁安检、礼仪服务等领域,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核心能力:掌握民航基本概论;掌握乘务基础;掌握实用航空英语,能够顺利接待外国来宾,处理突发事件;掌握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知识,了解处理纠纷的基本章程和程序;掌握形体训练技巧。
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民航服务礼仪、民航乘务员基础教程、中国民航发展史、民航客舱设备与操作、民航客舱服务与设备、民航英语、客舱服务综合训练、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客票销售、酒店服务技能训练、民航服务心理学、飞机模拟舱操作、考证培训等。
报考要求:
(1)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无明显疤痕、形象气质好;
(2)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即2002年1月1日后出生;
(3)身高:男性170cm~183cm,女性160cm~173cm;
(4)男性裸眼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E字表4.9及以上,女性矫正视力达E字表4.7及以上,无色盲、色弱。
二、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
(一)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是我院开办的特色专业方向,遵循以美育、创意、技术融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设计驱动路衍经济为主导,形成“数字雕塑+旅游文创品牌设计”的学科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强化对学生设计与交通路衍经济、设计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设计与旅游、设计与科技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交旅融合”设计服务人才。
师资及成果: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博士在读1人,师资力量雄厚。我专业师生在各项专业比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夜郎官窑项目在2018年的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全国金奖的成绩,月乡苗伊项目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获得国赛贵州首金。
专业培养目标: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文化精华,发展传统工艺,吸收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培养具有独立艺术设计能力,掌握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能力、品牌设计能力、包装设计能力、广告设计能力。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与创意、二维设计基础、三维基础、平面设计、动态视觉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形态创新思维、C4D建模。
就业岗位群:在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家装公司、旅游工艺品公司、民族工艺品公司、工艺美术品进出口公司、手工制作工艺坊等工艺设计企业,从事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模型制作等工作。
(二)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设计与制作方向)是我院开办的特色专业方向,遵循以美育、创意、技术融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设计驱动路衍经济为主导,形成“数字雕塑+旅游文创品牌设计”的学科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强化对学生设计与交通路衍经济、设计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设计与旅游、设计与科技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交旅融合”设计服务人才。
师资及成果: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博士在读1人,师资力量雄厚。我专业师生在各项专业比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夜郎官窑项目在2018年的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全国金奖的成绩,月乡苗伊项目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获得国赛贵州首金。
专业培养目标: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文化精华,发展传统工艺,吸收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培养具有独立艺术设计能力,掌握雕塑设计、景观设计及施工、雕塑制作、陶艺制作、工艺制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雕塑设计能力、数字设计能力、陶艺设计能力、陶艺制作能力。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陶艺基础、雕塑基础、陶艺坯体成型、数字雕塑技法与3D打印、雕塑翻模与喷涂、浮雕临摹、陶瓷装饰(雕塑)、人体泥塑临摹及写生、形态创新思维、造型基础(手绘草图)。
就业岗位群:在旅游工艺品公司、民族工艺品公司、工艺美术品进出口公司、手工制作工艺坊等工艺设计企业,从事文创产品设计、陶瓷产品设计、陶瓷装饰、雕塑设计与制作、模型制作等工作。
三、歌舞表演专业(艺术类)
在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歌舞表演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歌舞表演专业主要是面向文化艺术行业和教育行业培养群众文化指导员、文化艺术培训员和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演员和新兴自媒体从业及创业人才的综合性艺术类专业。
歌舞表演专业开办于2006年,在省内开办时间较早,在省内同类院校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和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专业学生多次在国内和省内技能大赛等艺术类比赛中获奖,学校专业优势显著。
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专业聚焦文化艺术,促进文旅融合,秉承“强基础、抓内涵、育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课程+舞台+企业岗位”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歌舞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掌握歌舞表演专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演唱、演奏、舞台表演以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指导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声乐、钢琴、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即兴伴奏、合唱指挥、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和声学、表演课、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写作、艺术概论、毕业音乐会等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师资及实践教学环境:歌舞表演专业现有资深的相关专业教师8名,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保证学生的教学和实训。目前有学生琴房、教师琴房、电钢琴室、舞蹈训练房、多媒体音乐教室、梦想音乐剧场等实践教学环境。
就业岗位群:从事于文艺演出团体的工作;从事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演出、节目编导、活动指导等对外宣传工作;从事于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教育教学服务、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从事于社会音乐培训机构教学与辅导工作;从事新兴自媒体方向等。